另外我们这个行业有点显得小气,大得不到位,什么道理打个比方,我们讲对外开放,我们是个大国,大国的保险业应该是大气的,我们在交强险对外资是限制的,外资不能进交强险就不愿意做车险,我们车险市场问题很多。为什么不通过开放交强险,外资仍然不愿意做车险说明这个行业业态极度恶化。另外中外合资的问题,十年了,2011年WTO十周年,我们现在外资市场的份额在减少,公司在减少,很多公司变成了中资,一个大国没有很大的外交企业是不行的。行业当中还有很多不到位的,我是教书的,我们有一个《保险研究》,罗会长以前发表的太多,结果这本杂志被社会科学检索出局了,平时是没有用的。从行业的发展来看这样一个东西怎么做,希望会罗会长把这个问题解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行业顶尖的杂志不能进入社会科学检索里,这是很麻烦的。
保险行业应该把客户视为我们衣食父母,但是事实上很少看到保险公司有这样做的。刚才樊处长讲,灾害的时候,我最近经常收到银行的短信提示,包括新年的祝福、天气的祝福,但是没有保险公司这样做,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这样做。
我们的业务是分成三段,前端核保,末端理赔,而中端是缺乏的,收了你的保费,你不出事我也不找你,我也不理你。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防灾、防水现在也没有了,什么防灾、防水,出事给你赔就算了,一切不管了。而科普文化当中很多东西,很多细节的东西终端环节是整个丧失的,这种丧失对客户是不礼貌的。包括我们的某些行为也是对客户会造成很大压力的。
打个比方,汶川地震我们除了捐款还感到不太能够达到我们的意思,我们向最可爱的最危险的人赠送保险,赠送保险在中国的保险业比比皆是,保险是可以送的吗那银行可以送钱呐。出了问题你怎么赔,赔是不是影响稳定性,结果你破坏核保原则向最危险的人赠送保险,很搞笑。
我们都把我们的营销员称为员工,但是我们占行业80%左右的员工状态到底怎么样我们不能简单的拿香港、台湾其他说事,环境不一样,中国保险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有九位,七位来自大陆,两位来自香港,香港的两位是营销员,他在马路上可以发选票,我们是不可以的。对员工、对营销体系的问题,十多年了,我们一提到行业的诚信,卖保险的没保障,但是保障怎么解决怎么处理是需要大的方面来考虑的。
四是创新意识、创新文化,我们大家都在创新,实际上创新有很多理念、有很多概念,外国没有的我们也可以做,我们没必要沿袭外国的。我们现在成立很多外国公司,现在地方政府投资保险公司冲动,像90年代初期一样,这种冲动非常强烈,难道在保险的体制运行中不允许像广东人保,广东人寿这种实力已经达到规模的公司变成二级法人吗一提到美国3000多家公司,可是美国3000多家公司很多都是三级法人,我们是一级法人,在体制上完全可以有很多想象的空间,而且这些想象空间防止人才过份的流失,因为我们市场资源有限,我们的人才资源有限,整个方面不到位。
如果按照现行的《公司法》、《保险法》把允许条件的变成二级法人制,产品创新我们也在讲,现在金融业其他的东西,银行业有一个银联,保险业不可以有个保联吗银联是小银行变成大银行。保联也可以使小的保险公司变成大的保险公司。
从车险统一的理赔标准、核赔的标准就可以,由此不断的延伸形成全系统的框架,面对目前通胀的问题,我们的银行业推出的纸黄金,我们就不可以推出以盎司为单位的保单吗这个保单不是人民币,是盎司,是黄金的概念。盎司怎么做可以操作,道理是一样的,你要买100盎司的保单,十年交保费,十个盎司值多少钱就给你多少钱,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在创新当中,在文化当中有很多可以思考的话题,所以中国保险业如果能够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大局意识,从大的方面,从行业整体的协调、配合方面来考虑问题,再解决站在特殊立场上多考虑问题,把客户当成衣食父母真正给些关爱,这种关爱客户得到的实在太少了,没有索赔的客户实际上是最好的客户,可以带来利益的,但是不理会。我们可以提出一部分防灾防水费用,这部分放在哪儿去了这种体制不改变,不动作带来的问题是很尴尬的,长远的话对市场也是不利的。
还有从制度、从产品上,这方面能做好安排,我们的市场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尽管这几年我们说我们壮大了,实际上我们还很渺小,从2009年的情况来说,保险的深度仍然是3.4左右,不是很高的,是全球的一半人数,但是中国2009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所以保险的话题很多,但是在很多细节上,很多现象上也爆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不占用更多的时间,谢谢。
主持人(于文博):谢谢郝老师,人有病天知否,我每次听郝老师的演讲我都会出汗,但是我确实感觉到每次听郝老师的演讲都是辛辣而中肯,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尊敬的郝教授。
我在想,我们这个行业确确实实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这个行业正在向好的方面生机勃勃的发展,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需要一个过程,但很多时候要有给自己更多的紧迫感,下面给我们带来演讲主题是保险企业文化与新时代气息,这位演讲嘉宾也是我们行业的重量级的专家人物,他温和而厚重,他有丰富的内涵,就是来自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教授,掌声恭请。
徐文虎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我现在时间压力非常大,我们超时一个多小时了,我肯定像郝教授一样,一定要遵守时间。
本来说一个问题,保险文化与时代气息的问题,这个问题原来是准备三个方面,我现在压缩一点,关于新时期保险文化的特点我就不讲了,刚才的发言那么多精彩的演讲已经把这个问题讲透彻了。
我想讲两个问题,一是新时代文化体现在后金融危机以及保险市场转型上;二是我想谈一下保险文化的过去、今天和明天。怎么看待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现在时代气息大家都明白,都在讨论后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先看看金融危机发生主要体现在金融的过渡创新上,但是从金融危机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话,我们会感觉到金融的结构调整,金融的监管要加强,金融还必须坚持创新。这个不创新的话没有办法走出去,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危机冲击相对比较少,但是应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我们在座的很多公司、企业老总在,这两年,2008、2009年保险业经营很困难,因为人家购买力的问题,虽然有政府四万亿的投入拉动,但是对保险的影响还确实存在,特别是外资的市场份额下降,经营遇到困难,但是现在给我们带来一个机遇,我们发布这个文章就是怎么利用这个金融危机来发展自己,金融危机肯定是双刃剑,一方面他给保险带来冲击和困难,另外也会给保险业带来机会。
这个机会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它是要实行保险的结构调整,这里牵出一个话题,我们在上海的工作会议上提出银行保险市场要升级转型,这个也是基于保险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来思索的一个问题,保险业经营了二、三十年以后,原来的目标,方法,产品是不是还符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这里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我们就提出了它必须要转型。
恰恰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走出去也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去看,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抓住机会实现转型。转型的目标和方法我们再去看一下怎么把它连贯起来,和保险文化的建设联系起来,转型的目标也是最简单的观点,就是把原来以保费为中心的经营目标、理念转化为风险控制的目标和理念,这是一个市场的转型,这是一个总体的提升。对我们保险来说控制风险是我们的天责,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责,保险是以控制风险为天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非常清楚让我们来思考我们的文化建设的话,我们应该是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是我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就想讲一下保险业的昨天、今天、明天。刚才好多发言人提到保险和经营中间,整个的保险行业的形象,这个观点提出以后我们去思考,在过去缺少的是文化元素,但是我们觉得从今天来看,我们却没有权指责他,因为保险业发展太快,发展中沉淀的问题是需要上百年来解决的问题。
我们今天来讲保险业应该从正面鼓励的,我们确实要看到差距,要否定自我,这是我非常赞同的,否定自我、看到差距是为了发展,今天的总结是为了明天的发展。保险文化论坛来讨论这个问题的话,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过去的问题,某一个人、某一些机构、某一个企业是高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总结是为了更好的激发人们的激情,是为了让我们重视保险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为明天的保险业发展去服务,所以明天的保险业文化我个人觉得,应该看到的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因为现在去衡量企业标准,过去我们已经总结了。保险企业形象欠佳。今天如果把转型文化,把保险的知名度用文化建设跟品牌建设相结合的话,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展趋势。
我们看到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我们现在就看到,我们的营销员,看到我们经营过程中间出现的这些问题,跟我们的个人素质是有关系,我们素质需要文化提升,通过保险知识的学习进行提升,但是在贯彻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样提升我们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我们的营销员素质。
第三保险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保险企业的转型,这是一个根本,因为企业文化是跟现代体系紧密联系,时代的气息我们刚才总结了是后金融危机和保险企业的转型紧扣在这样情况下,保险文化的建设可以促使这个转型的完成,转型完成最后一条就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保险企业的效益,我把文化企业的建设应该跟企业的效益紧密结合,因为我们企业市场转型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形成效益,我们的效益来源于风险的控制。
我们的文化是要体现保险企业的风险控制责任,然后来完成企业风险的控制,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