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学会 学会简介 | 专家团 | 理事会 | 丁一会长 | 分支机构 | 主办会议 | 获奖名单 | 学会动态 | 新书推荐
  中国营销学院 学院简介 | 主要成员 | 研究院简介 | 专题讲座 | 硕士学位 | 职业培训
  行业营销信息 城市营销 | 传媒营销 | 照明营销 | 汽车营销 | 旅游营销 | 家电营销 | 服饰营销 | 食品营销 | 房产营销 | 金融营销 |   更多>>
  中国县域经济 协会简介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广东 | 福建 | 浙江 | 江苏 | 山东 | 辽宁 | 河北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四川 | 江西 |   更多>>
    首页 |  火云间网络 | 动能智库 | 网络资讯 | 招商项目 | 联络我们
学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学会动态
2013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创新论坛暨全球选商投资洽谈会成功召开
2013-11-29    中国营销学会

转型梦,中国梦。11月16日,以城市营销、经济转型、发展模式、品牌创新为主题的2013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创新论坛暨全球选商投资洽谈会在深圳前岸国际酒店四楼前岸厅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营销学会、中国县域经济协会、中国旅游热线联盟联合主办,深圳市品牌学会承办,深圳前岸国际酒店协办。中国营销学会会长助理、中国营销网总编辑、深圳市品牌学会秘书长沈真毅主持会议,中国营销学会会长、中国旅游热线联盟主席、中国县域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丁一教授、甘肃省玉门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宋诚、玉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肖国邦、湖南省耒阳市委书记唐学石、耒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党委书记刘洪汉、中国营销学会副会长、深圳乙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华辰、中国营销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教授陈友新、中国营销学会和中国旅游热线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旅游大典总策划方永灼、中国营销学会副秘书长、韶关巿政协委员、香港亚洲项目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官锦雄、世界和商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执行主席刘翼龙、中国营销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玉禾乡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玉枝、中国营销学会网络营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凯龙网董事长邓小斌等城市党政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先后发表演讲,出席会议的还有耒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曾三成、耒阳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志宏、深圳晚报商业版主编何虎仁、中国营销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海葫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易鸿、彭年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彭新兵、深圳巿鼎炫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罗大勇、深圳前岸国际酒店副总经理陈修言、深圳百绿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铁军、深圳龙传人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编导周艺、摩根盛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监许映茂等城市党政领导、媒体记者和企业代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主题十分新颖,很有深入研究实践推广的价值。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丁一会长的精彩演讲不断被代表们的热烈掌声所打断。

丁一会长演讲题目:中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艰难与希望(题纲)。
一.品牌立巿。
二.生态建市。
三.旅游活巿。
四.投资兴市。
五.营销富市。
六.科教强市。

玉门市委副书记巿长宋诚演讲题目:探索油城转型路,再创玉门新辉煌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曾经孕育了当代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铁人精神”,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曾经在新中国石油开发和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奇迹与辉煌,书写了光荣与梦想。玉门依矿设市、因油而兴,在资源枯竭的历史宿命面前,也经历了巨大的历史性阵痛和艰难的转型历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玉门油气产量跌入低谷、吐哈油田会战5万人外迁,资源枯竭症状日渐显现。进入新世纪,随着油田生活基地下迁,原玉门市区人口锐减,市属配套服务油田的50多户工商企业相继关停破产,市局1万多名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个体工商户大量歇业外流,三产服务业急剧萎缩,城市经济严重衰退,玉门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摆脱矿竭城衰、油枯人散的困境,在新世纪之交,玉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做出了市政府驻地搬迁至78公里之外原玉门县址——玉门镇的艰难抉择,开启了艰难壮阔的迁址转型历程。历届市委、政府抢抓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大机遇,带领全市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一届接着一接干,硬是走出了一条振兴老工业基地、重铸石油摇篮辉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一、高举项目旗帜,把项目争取推进作为加快转型的第一要务,持续扩张地方经济总量
今天的项目总量和项目结构,就是玉门未来转型发展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没有项目支撑,实现经济转型就是一句空话。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转型的第一抓手,以项目为旗帜,凭项目看业绩,靠项目论成败,就成了玉门市历届班子的必然选择。我们持续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坚持实行市级领导包挂和部门包抓项目责任制,雷打不动地每年召开两次市级领导和乡镇部门项目述职汇报会;全面推进思想大解放、对外大开放,不断完善优惠扶持政策,创造宽松发展环境;设立项目专项基金,强化项目奖惩激励机制,重奖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功臣,使抓项目、跑项目、争项目成为各级工作的第一导向和第一要务。近年来我们每年争取和引进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00多个,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2013年实施重点项目206个,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又提速至40%以上,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0亿元以上,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33亿元将增加到今年的160亿元,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1.1亿元将增加到今年的8亿元。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敏锐的感觉到,这为玉门转型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把资源型城市转型作为最大的项目,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盯住跑、盯住抓,千方百计找机会、寻渠道,不厌其烦地汇报玉门的历史贡献、玉门迁址转型的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3月玉门市终于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了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名单,负重爬坡的玉门迎来了加快转型的春天。2011年10月《玉门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通过甘肃省政府批复执行,玉门转型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至今我们累计争取到国家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6.8亿元,争取到资源转型城市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资金1.7亿元,争取到6个接续替代产业和吸纳就业项目补助资金4000多万元。国家支持的这些项目和资金为玉门城市搬迁、产业培育、基础建设、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提供了巨大支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转型的信心和决心。
      二、打造三大基地,把培育接续产业作为成功转型的核心任务,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接续产业,打破“一油独大”局面,构建多元并举、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是实现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关键,这也是我市推进经济转型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我们立足已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实施“强工兴市,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编制了“一区三园”发展规划,全力以赴推进新能源、循环经济和石油化工“三大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矿冶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工业经济中非油产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一油独大”产业格局已被打破,工业经济新体系初步构建。现在看来,发展最迅猛的是新能源产业基地。玉门风能资源富集,可开发利用2000万千瓦以上,1996年就开始发展风电产业,是甘肃风电产业的发祥地。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在视察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之后,提出了“打造西部陆上三峡、建设河西风电走廊”的构想,极大的激发了玉门发展风电的热情。2009年8月8日,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玉门昌马风电场开工奠基,拉开了玉门风电产业大规模开发的序幕。我们顶住电网严重滞后的风险和压力,发扬以“电场促电网”的首创精神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持续实施“攻风电、战百万”行动,推动玉门风电产业实现了大踏步前进。目前全市风电装机200万千瓦、光电装机56兆瓦,在建风电40万千瓦、光电130兆瓦。同时,我们坚持走多能并举、互补开发、联动发展的路子,建成小水电站27座,装机17.2万千瓦,建成火电厂2座,装机25.8万千瓦;大唐八○三2×30万千瓦火电项目开工建设,神华国能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完成可研评审;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列入甘肃省选点规划;2×15兆瓦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即将建成运营,全市各类电力总装机达到252万千瓦。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支撑玉门转型跨越的首位接续产业。2010年玉门被授予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发展最具潜力的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我们抢抓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机遇,同时着眼于加快富集风光电力的就地消纳,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玉门东镇规划建设了50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聘请专家论证、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黑色有色冶金、煤化工、建材非金属等三条现代高载能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产业布局。将产业关联性强的高载能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打破行政区划集中入园,不断延伸和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努力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着力构建各产业链之间互为原料、循环利用、关联协作的循环体系。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累计投资近3亿元,加快配套园区道路、供电、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投资1.5亿元建设库容300万立方、输水渠道25公里的供水工程已开工建设,供水管道年底可建成,将大大提升园区承载力。同时,着力加大项目招引力度,300万吨焦化、20万吨混合芳烃、60万吨兰炭、30万吨活性钙、5万吨钛白、1000万吨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入驻园区,特别是近期我们积极引进新疆广汇集团在园区建设1000万吨煤化工项目,将进一步壮大园区规模,使园区成为玉门聚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平台。2012年,园区被甘肃省工信委命名为“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最有基础的是石化产业基地。对油田这一板块,我们始终满含感情。在加快培育壮大转型接续产业的同时,始终全力支持基础石化产业壮大规模和升级换代。玉门市政府驻地迁址之后,酒东油田、青西油田相继开发,玉门油田实现了新发展,提出了建设百年油田、产量重上百万吨的“双百”目标。围绕实现“双百”目标,我们尽最大限度强化地企合作,按照“增采、扩炼、改造、延伸”的思路,大力支持油田勘探开发,共同争取实施炼化技改扩容、石油储备、煤制油等重大项目,同时,依托老市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大量闲置资产,围绕油田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石化产业延长生命周期,加快转型升级。目前,玉门油田原油采炼量保持稳定,1000万米抽油杆项目建成投产,20万方运行原油储备库建成运营,300万方商业石油储备库即将落地建设,石化产业基地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建设美好家园,把发展玉门新区作为助推转型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聚力发展平台
自2003年市政迁址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坚持把玉门新市区建设作为聚集要素、筑巢引凤、辐射带动、助推转型的重要平台。依托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项目和资金,立足于建设“能源新都、石油新城、低碳新区、生态家园”和打造“戈壁明珠城市”的总体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经营、高档次绿化,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多亿元,实施行政办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以及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绿化亮化、引水入城、休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0多项,建成46公里“六纵五横”城市路网框架,尤其近三年每年城市建设投资都在5亿元以上,每年持续实施“城建十大工程”,新市区面积由迁址之初的3.5平方公里扩展到9平方公里,绿地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54.4%,城市空间持续拓展、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在昔日戈壁滩头,一座规划科学、环境怡人、市容靓丽、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成为玉门人民的生活福地、精神乐园、幸福家园,也成为玉门对外开放的窗口、投资开发的高地、转型跨越的助力平台。在加快新市区建设的同时,我们全力保障老市区繁荣稳定,市财政每年投入4000多万元,对老市区基础设施进行维护改造,争取中石油集团公司实施了总投资1.2亿元的老市区恢复性保护建设工程,争取资金6500万元实施了65公里红色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极大改善了老市区的基础条件,为油田职工和老市区居民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了双轮驱动、两翼发展的新老市区协调发展格局。
      四、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保障民生作为实现转型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成功转型最明显的标志是民生改善、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民生改善。迁址转型以来,我们始终按照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的目标,认真落实惠民政策,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我们立足玉门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让更多的孩子在玉门就能考上满意的大学,让老百姓不出玉门就能看得了病、治得好大病,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坚持统筹转型和财政资金,近年来每年投入过亿元资金办好“十件惠民实事”,每年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的资金达到财政总支出的65%以上,尽最大努力使转型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特别是市政迁址以来,我们实施重大教育基础项目42个,满足了城乡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需求;实施县级标准化医院、乡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项目40多项,健全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文化体育项目14个,高级中学、第三中学、石油中专、第一人民医院扩建、新城区医院、文化四馆、体育馆、全民健身广场等标志性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运。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深度关切就业问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群众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按照“尊重历史、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投资2.5亿元彻底解决老市区历史遗留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先后争取和自筹资金1.2亿元,有效解决了老市区8617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城市转型遗留问题,使老市区在市政迁址后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建设美丽玉门,把优化生态环境作为科学转型的重要保障,促进经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玉门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建设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新的生态破坏。所以,在迁址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确保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采取“中建绿洲、南护水源、北治风沙”的思路,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环城林网、农田防护林网、小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三化”土地治理、荒滩封育、草原围栏禁牧休牧等生态建设治理工程,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每年组织全民义务植树,近年来每年人工造林2万多亩,新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4.5平方米。着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洁净”四大工程,切实加大工农业废气、废水、废渣等处理力度,全面实施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沿山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行城乡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处置,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认真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强化重点企业监控措施,近年来全市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均保持在控制线以内。2010年,玉门市被甘肃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2011年被评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
      如今的玉门,百业俱兴、政通人和、风光无限。我们感怀迁址转型的发展史、创业史、奋斗史,面对继往开来的新征程、新希望、新挑战,将大力实施“强工兴市、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全面落实“3364”经济实力倍增计划,加快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步伐,向“百年石油城、风光能源城、生态文明城”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三城一示范区”的目标阔步前进,努力将玉门打造成为丝绸经济之路经济带上名符其实的戈壁明珠城市。

 



耒阳市委书记唐学石演讲题目:"煤电之都"耒阳的转型发展之路

        耒阳是湖南的“煤电之都,煤炭可开采储量5.6亿吨,是全国百强产煤县(市)之一;境内拥有大唐耒阳电厂耒杨发电厂等5个电厂,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近年来,面临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居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和谐增加的五增目标,按照转型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人本发展、生态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转型之路。全市GDP2008年的161.4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02.13亿元,年均增长18.67%;财政总收入由2008年的10.1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3.55亿元,年均增长23.42%,成为全省第五个、长株潭地区之外第一个财政收入过20亿元的县市;非煤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由2008年的55.96%提升到2012年的64.81%;三产比由2008年的21.2:40.2:38.6调整为2012年的16.8:43.5:39.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发展观念,以大解放带动经济转型

        思想决定出路,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推动经济大转型、发展大跨越。2008年以前,耒阳市煤炭经济曾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但随着采掘深度的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开采成本不断提高,安全系数不断降低,安全事故频发,煤电之都耒阳一时间成为全省安全生产之。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耒阳市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课题。对此,我们坚持把探寻转型之路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旨在谋划发展征程中的破茧成蝶,凤凰涅磐。经过深刻反思,提出了没有煤炭就没有耒阳的今天,单靠煤炭就没有耒阳的明天,多次组织煤矿业主座谈、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外地经验,开阔眼界视野,积极引导李万元、梁国成、肖开武等一大批煤企老板二次创业成功转型;我们克服阵痛,实行了休克疗法,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矿兼并重组,78个小煤矿成功整合成22煤业公司,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了现代化大矿时期;我们博采他石,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把油茶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实现富民兴林的主导产业来抓;我们立足长远,提出了大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012年城区面积达46平方公里,比07年增加12平方公里;我们审时度势,积极争取并成功获评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抢抓政策机遇,加大招商力度,雨后春笋般的企业和项目纷纷落户耒阳,为推进经济转型激活内生动力,增添无限生机。

二、创新发展方式,以大产业拉动经济转型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转型的支撑。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做优传统产业,提升煤炭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一方面,实施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22家煤业公司正在科学复工、安全复产,煤矿规模化、机械化、正规化开采绽露曙光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煤电一体化,拉长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有色冶炼、轻工电子、机械制造等产业。目前,全市有年产值上千万的煤炭精深加工企业10余个,特别是投资1.8亿元的耒杨发电厂二期和投资2.6亿元的大唐耒阳电厂脱硫工程已全面投产发电,传统产业焕发了新优势。二是扶持接替产业。充分发挥大电量、大水量、大运量优势,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积极配套长株潭产业延伸,大力培育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为重点的现代加工制造产业。目前,我市已有规模以上的机械制造企业23个、食品加工企业19个、新材料企业7个、电子信息企业5个,2012年全市加工制造业产值达11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机械制造业已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着力打造蔡伦竹海和油茶产业两大新兴产业。近4年市财政累计投入近2.1亿元,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开发建设蔡伦竹海。据不完全统计,蔡伦竹海景区去年客达10.67万人次,带动三产综合收入过亿元,该景区已由一个孵化成长为一只下蛋的。科学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资金扶持,成功打造为全国油茶产业第一市(县),目前全市共有油茶林115万亩,引进金拓天、殷里基、中科生物等油茶产业企业10多家,带动就业10万余人,油茶年产值达5亿元。

三、构筑发展平台,以大建设驱动经济转型

        发展平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一是做优园区平台。近年来,我市在顶层设计、高端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调区扩区、理顺体制、下放职能、完善配套等,初步建成了规模大、档次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三园的园区局,即经济开发区、蔡伦高新技术产业园、哲桥科技工业园和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工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山河智能、太阳能非晶硅、绿海粮油二期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已基本形成了集冶金冶炼、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产业文化为一体的集聚发展格局。二是做强城市平台。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城市投资洼地。致力主城区提质,加快城区主干道油化、背街小巷改造和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耒阳大桥、城区4个公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市停车场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致力新城区扩容,高规格、高标准推进武广耒阳新城和铜锣洲新区建设,重点完善新区路网、生态景观带、人工湖等基础项目,精心打造集商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通过努力,我市已成功跻身2013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行列。三是做实融资平台。按照用明天的钱、社会的钱办今天的事原则,坚持以五资(即:招商引资、向上争资、银行融资、盘活存资、激活民资)为抓手,组建了城建投、交通投、开发区经济开发总公司、市土地储备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5个投融资平台,并将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归集到公司名下,为做强做大投融资平台筑牢坚实基础,一方搭台、八方唱戏的资本集聚格局已逐步形成。

四、创优发展环境,以大服务促动经济转型

        坚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流的政务服务、良好的外部环境助推经济转型。一是突出政策引导促转型。先后出台了《耒阳市关于鼓励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决定》、《耒阳市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对新上替代产业项目3年内税收先征后返,每年从上级财力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政增加收入中安排10%的经费,支持发展替代产业。在政策的指引下,西汉樽生物科技园、神农油茶、瑞祥冶炼、大唐食品等一批潜力大、后劲足的项目落户耒阳。二是破解要素瓶颈促转型。实行市委特派员制度,从机关选派一批高素质副科实职干部进驻重点企业,为项目当好宣传员、服务员、协调员、保安员;坚持项目联系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心服务、一抓到底,对重点项目开设了一次告知、全程代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限,减少企业成本;实施项目联席办公制,对项目用地、融资等问题,进行集中调度,排忧解难,今年已帮助26个重点项目协调解决了36个问题,争取各类项目用地指标1104亩。三是优化施工环境促转型。树立集聚正能量、提振信心、加快发展的正导向,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倡导领导在一线调度,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严厉查处索拿卡要和三乱行为,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坐地生财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行为,净化企业周边环境。

 

 

\
左起:沈真毅(深圳市品牌学会秘书长、中国技术转移网CEO),宋 诚(玉门市委副书记、市长),
丁 一(中国营销学会会长),刘洪汉(耒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党委书记)
 
\
图为: 2013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创新论坛会场一角

首页  |  学会动态  |  行业信息  |  新书推荐  |  联络我们
中国营销学会、中国旅游热线联盟、中国县域经济协会
地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250号卓能广场15楼e室 电话:00852-31757377 传真:00852-31757536 e-mail:info@szflame.com
网站运营:中国营销学会网络营销中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四路新阳大厦写字楼2-127室 电话:0755-25874402 传真:0755-827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