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青菜,装筐就卖”
一提起中国农产品销售,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对!农贸市场!人们总是想起菜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宗出口等等。很难联想到品牌建设和营销策划。农产品营销停留在产品阶段,只想做产品,品牌经营意识普遍薄弱。品牌缺失是中国农产品营销的最大短板。
中国茶:“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茶叶年产值是多少?英国立顿茶业年产值是多少?答案是: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提示:中国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产茶面积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世界第一。而英国不产茶。茶叶产量世界第一的中国,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品种声名远播,但总产值却比不产茶的英国的一个品牌高出寥寥无几,颜面何在?原因何在?答案就是——品牌!
美国广告专家莱利莱特在对未来营销趋势进行预测时曾指出:“未来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高下的竞争。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
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有七万多家,可是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却是凤毛麟角。现在的中国茶是“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品牌缺失成为中国茶竞争力孱弱的罪魁祸首。
中国农产品现状:规模小、品质低、价格低、无品牌、同质化高、竞争力差
如今的农副产品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与国有的一些大型企业相比,众多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这其中,相当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他们生产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为主,产品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的也是凤毛麟角,主要靠贴牌生产,没有定价权和议价能力,没有市场主导权,无法形成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
这些,就是中国农产品品牌与营销的现状。
品牌营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唯一选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农业面临着竞争程度更为激烈、经营风险更大的外部环境,国外优质低价的农产品依托规模庞大、拥有先进管理模式的跨国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使我国的农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从价格比较来看,进口水果的价格比国产的水果价格要高出3-7倍,而再从两类水果的内含质量来看,相差无几,甚至某些指标如维生素C的含量国产富士苹果还远远高于进口蛇果。
这种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深思。除了某些品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卖的其实就是一个品牌!
国外一些优质高档农产品通过品牌营销,以相当好的价格在我国农产品市场获得了好销路。比如水果方面的“骑士”橙、“都乐”菠萝、“奇昆乐”香蕉等。因此,面对WTO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十分有必要性。
限制农产品品牌形成的两个因素
很多人张口闭口国人品牌意识淡薄,似乎他们都甘心赚取微薄的利润,而甘心放弃追求更高的品牌附加值。
事实是这样的吗?
根据我跟一些中小企业主的接触,他们都认识到品牌的重要,他们都想建设自己的品牌,
但最终成功者凤毛麟角。这其中,除了技术因素,还有经济环境中客观的限制因素。
限制因素之一:农产品的共享性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分散。
农产品品牌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农产品品牌开发、管理、收益往往不是同一主体,名牌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单个生产者,而是整个农产品生产者群体。
根据博弈理论,单个生产者就会在做与不做品牌时产生两难的困境。如果假设大家都不做品牌的话,那么他们都可以维持较低的利润即(1,1),如果两个生产者一起来做的话,就可以做好并维护好这个品牌,由此,这两个生产者都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即(10,10)。
但如果其中一个人在做品牌,而另一个人则分享他的收益而不付出做品牌所付出的一系列成本,那么,就会在生产成本上具有巨大优势,从而会在价格竞争中取胜,原来为品牌付出成本的生产者却被市场淘汰,显然没有哪个理性的生产者愿意干这种利人害己的事情。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都不做品牌。
限制因素之二:农产品市场竞争行为不规范。
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往往受自身眼前利益的驱使,在竞争行为上带有较大不规范性。在市场行情好时,互相抬价;市场行情低迷时,互相压价。
特别是个体、小规模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更是无秩序和缺乏管理。有的以次充好,自砸牌子,甚至不惜假冒别人的品牌。
例如,浙江真正的“龙井”还在枝头,而市场上的假“龙井”茶却在热销,反而把大量真“龙井”茶挤出市场。
农产品营销的八个误区
现在,农产品丰年有余,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产品的优势正在由以前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然而,为什么有的农产品可以登饭店入超市,甚至能够拓展海外市场;有的却只能流落街边小摊,甚至无人问津?还有一些农产品轰动一时,很快销声匿迹,风光不再。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品牌运作管理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初级农产品不需要品牌
不少人认为,只有进入工厂经过生产工艺加工后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商品”,才配有品牌。而在田间地头的产品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如果谁买个土豆还要看品牌就会成为人们嘲笑或议论的话题。
从国内市场来说,长期以来,“重数量轻质量”的经营意识根深蒂固,特别是一些小零售店内的农产品,基本都是从传统手工作坊制造出来的,根本没有什么质量和技术要求,只注意蔬菜、水果等产品的新鲜度,很少去对品牌有什么特殊的注意。这些都已经在无形之中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
误区二:农产品不需要做广告
很多生产者认为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需要了就去买了,人们不需要的话做再多广告也没有用。这样造成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手段单一落后,尚未有意识地利用媒体广告、公关宣传等来全方位塑造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极低,没有与客户建立良好和稳固的联系,更谈不上树立名牌优秀企业形象和利用名牌获取丰厚的利益回报。
误区三:农产品没法做到差异化
农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要想给消费者一个接受您品牌和产品的理由,让消费者能轻易区别,最有效区别的方法就是“差异化”。“差异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提炼出其中的“异”,形成自己产品和品牌的个性,并将它转换成攻击对手的一把利器,让消费者一下就能记住您,让您在同业竞争者中“异”军突起。
农产品营销往往差异化不足,“跟风”效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重复性竞争。其实,农产品可以从很多方面实现差异化,譬如从产地、风味、质地、口感、健康价值等。
这些差异是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在购买之前都亲口尝一尝。所以,消费者就需要有容易识别的标志,这一标志只能是品牌。
误区四:农产品注册不注册商标无所谓
受传统观念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品牌意识淡薄,忽视品牌的创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多数没有标识,在促销和宣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打价格战,而忽视了对该农产品品牌的经营和投入,每当该农产品打开市场,准备注册商标做大做强时,才发觉该商标已被人抢先注册了。
误区五:农产品的名字越土越好
任何一种品牌,总是先从命名开始,起个好的品牌名称,就成功了一半。检视国内众多农产品的命名,发现它们都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片面性和地域性,命名俗气,缺乏文化品位。
也有一些产品命名没有经过科学研究,贪图方便,讲究好听而不易记。这些都损害了品牌价值,不利于品牌推广。
误区六:包装极端化——过于讲究或过于粗糙
包装是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品牌的直接载体和外化表现。一个好的包装不仅有助于生产者储存和运输,更有助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购买,并用作识别与竞品区别的标志。
然而,综观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包装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要么包装设计过于讲究,要么过于粗糙。某些产品的包装设计过于讲究、过分夸大,给消费者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另一种表现是包装过于粗糙,没有美感,没有视觉冲击力,难以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误区七:缺乏系统、科学的广告战略
许多农产品品牌缺乏系统、科学的广告战略。有的广告缺乏可持续性,难以形成持续的促销效果。有的广告形式与定位不符。
许多具有绿色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中高收入者,但其广告宣传却往往是墙体,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形象,抑制了目标对象的购买积极性。有的缺乏媒体整合,重视硬性广告,忽视软性广告,浪费了大量的广告预算。
误区八:终端只讲促销,不关心品牌建设
搞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加强对销售渠道的开辟和管理,形成一个通畅的、高效的销售网络,消除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分离,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平台,是农产品推广的重要工作,也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城市一般都是集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农村则是生产基地、路边零售、集贸市场、集会销售等。长期以来,这些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人员往往只负责把产品交于经销商或消费者,他们由于缺乏销售、产品、管理和营销方面的相关培训,致使其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卫生习惯、销售技巧等差强人意,从而导致产品品牌的形象受损,效益下降。
美国加州的山谷平原
我曾到过美国加州的山谷平原,这里是美国的粮仓,美国70%以上的农产品就出自这里。在山谷平原,很多一望无际的苹果园、葡萄园、麦田、棉田等,全部是机械化生产,地里看不到一个农民。那么一些必须人工操作的农活,例如摘葡萄、棉花怎么办呢?都是由墨西哥劳工来完成。
观光农业,山谷平原的启示
在国内,一谈农业产业化往往希望搞成一个个大型的农产品加工厂,而工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却通过保留原始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农产品加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譬如加州的酒乡Napa,其经验对我们发展观光农业很有启示。
美国加州是全世界第四大产酒地,仅次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美国90%的酒都产自这里。在Napa郡的葡萄园中,分布着一个个的酒庄,每个酒庄都有一片自己的葡萄园,有自己的酿酒设备,规模不一。
每个酒庄都对游客开放,并把自己酿造的所有品种供游客品赏。品尝是收费的,每组酒约四五个品种,根据酒的档次和年代每人收费5-10元。除了品酒,还能参观酿酒过程以及酒窖。
农产品品牌营销渠道创新
这种观光农业的方式方式也是非常符合我国的国情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也给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出路。譬如山东烟台的葡萄酒行业,很多酒庄跟旅游结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另外,在分销方面,除了传统的“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分销渠道模式,更应该探索新的分销模式。
具体有以下五种:
(1)农产品超市
尝试在大中城市聚居区建立农产品超市,专门经营日常生活必须农产品,按品牌上货架。并注明该品牌的来历和相关信息,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产品,形成理性购买,时间久了就可以形成品牌忠诚度。还能依靠老顾客的口碑无形中宣传了产品品牌的同时带来新顾客,带动销售量增加。
(2)直销专卖店
对于一些农产品升加工的产品以专卖店的形式形成终端销售,这样能保护产品不被假冒伪造,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还能倡导一种的新的消费潮流,逛农产品专卖店。专卖店的农产品不仅要从质量上无可挑剔更是要在包装、商标、数量的设计上有独到之处,有排他性,要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品牌店可以摆放权威质量检测机构的认证和相关证件,可以供消费者考证。
(3)定制营销
农产品在定制营销也分为两种:一种是B to B,即通常所说的“订单农业”。它是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加工者或批发商的要求进行生产,农产品收获后由生产者直接送达到加工者或批发商,或由后者自己运输。另一种是B to C,它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者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专门生产或品种搭配并直接送货上门的营销方式。“鲜菜配送”、“鲜奶送货上门”是这类营销方式的典型。
(4)网络营销
一些农产品生产基地或批发市场在互联网上开通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将农产品品种、规格、价格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买方,并可在网上进行交易。通过网络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引导农民进行产品种植结构调整。进行产品展示,并通过网络与各大酒店采购部直接进行信息交流,送货上门和售后服务(主要是信息反馈)。与外贸公司和国外相关机构进行农产品交易,引进新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出口优质农产品,进行先进技术交流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5)农产品会展营销
通过国际农产品、食品博览会来展示中国的现代化品牌农产品、绿色产品。在博览会体现中国农业的发展、吸引海外贸易合作伙伴。
好的包装赋予农产品 “秒杀”的力量
在一家经营15000个产品项目的普通超级市场里,一般消费者大约每分钟浏览300件产品,也就是说,消费者关注每个产品的时间平均为5秒。
在这5秒钟时间里,商品能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使消费者留意、停顿、观察、赞赏并最终产生购买行为,产品包装便扮演了一个决定性的角色。另一项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消费者根据包装装潢而进行购买决策的占到63%。
包装策划,是提高品牌形象力和产品行销力的利器,一定意义上讲,包装常常比盛装在里面的产品还重要。好的包装设计赋予产品“秒杀”的力量,让消费者一见钟情,无力抗拒。
包装发展趋势:静态贮存到流通媒介
“人靠衣裳马靠鞍”,作为商品的衣裳,彰显个性的包装设计是商品的无声推销员。这样,包装的功能也就从古时的静态贮存发展到现代的流通媒介,成为终端拉动销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媒体。而包装媒体化也是包装策划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媒介有它的传播受众、传播主题、传播内容,包装也要注重产品的目标人群、销售主张和针对各目标人群的产品利益点。对于一种户外运动食品,包装就要力求轻便,易于携带和食用。儿童用品包装则要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突出趣味性和知识性,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个成功的农产品包装设计可以创造流行、创造市场,引领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农产品营销更需要品牌意识
我和我的团队曾服务过许多农产品企业,他们许多都是靠替外国销售商和品牌企业“打工”而发展起来的。贴牌生产解决了企业发展初期原始资金积累问题,但其增长质量不高,效益偏低,导致这些企业对品牌的认识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创建和培育自身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
再加上农产品的主要子行业大都进入壁垒比较低,很容易形成低价格、低附加值、竞争惨烈的红海市场,因此,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更需要品牌意识,科学的企业品牌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如何进行品牌资源整合,建立个性化品牌?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就是通过对农产品的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使之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通过品牌的培育,达到消费者忠诚并获得品牌的溢价。有特色的品牌定位一定是从对市场的把握、消费者分析、竞争对手调查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中国农产品成功营销案例之“原生态”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健康意识越发明显。消费者追求自然、健康、绿色的产品,崇尚自然,追求原生。因此,自然、绿色便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塑造自己品牌的有力支撑点。
2006年底,我在北京的公司迎来了几位来自甘肃的朋友。他们万里迢迢带来了几个十几斤重的籽瓜,还有几箱色泽金黄的饮料——籽瓜汁。他们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独辟蹊径,经过多年攻关技术,解决了国内外同行业为之头疼的“瓜好吃,瓜类饮品难做”的国际难题,率先于2003年6月推出了籽瓜汁饮品,申报发明专利三项,填补了饮料界尚无高档瓜汁类饮料的空白。
在品牌名称提炼上,我们综合品牌策略、产品特质和客户意见,最终定为“东方瓜园”,寓意绿色、健康、美味,富于感染力和食欲感。
为了提升产品的价值感,我把原来的产品名称“籽瓜汁”改为“籽瓜露”,一个“露”字,传递出自然、原生的信息,立即提升了产品的价值感。
然后我把东方瓜园品牌定位为“现代人的时尚健康饮品”,并把它的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为“原生态”。
“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未经过异化的东西,即回到事物本源看事物。
现代文明的发展,不但没有使“原生态”贬值,相反日益成为人类追捧的时尚。“原生态”旅游、“原生态”食品、“原生态”建筑、“原生态”文学、“原生态”教育等等,方兴未艾。东方瓜园籽瓜露的“原生态”包含这样的信息:籽瓜是西瓜的母本,未经过异化的原生品种。籽瓜露源于中国籽瓜的故乡,源于中国最大的、最正宗的、质量最好的籽瓜产地,原汁原味,纯正自然,反朴归真,品味原生。总之,“原生态”就是“自然、原生、健康”。
产品推出后,大受欢迎,最近还被作为甘肃特色产品的经典代表,被2007年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定为指定饮料。
中国农产品成功营销案例之“原产地”战略西藏的冬虫夏草、红花,北京的二锅头、烤鸭,宁夏的枸杞,山东的大花生,新疆的葡萄……许多产品具有产地特点,也就是我们说的特产。反过来,“品牌产地”(Country of Origin)形象对消费者品牌信念和品牌购买意向起显着的影响作用。
购买商品时,上海制造往往意味着技术先进、品质优良;来自塞上草原,往往又给人自然绿色无污染的感受;来自新疆西藏,又往往感觉异族风情,风味独特。产地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进而影响购买倾向。
去年夏天,我们策划出“丝路晨光”珍品油系列。“丝路晨光”珍品油系列包括小麦胚芽油、葡萄籽油、红花籽油、西红柿籽油,四种产品中,三种的原料产自新疆,而且红花籽产自著名的红花之乡塔城,这里的红花质量和产量都堪称最佳;葡萄籽产自吐鲁番,吐鲁番的葡萄天下闻名;西红柿籽则来自塞外名城库尔勒。独特的产地优势赋予产品天然、纯净、健康、营养的形象,是最有冲击力的、最独特的品牌优势。
因此,我在新疆产地上大做文章,把品牌定位为“来自西域的特种油”,把品牌名称提炼为“丝路晨光”。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至西域,“丝路”也成为新疆的一种代称,提到“丝路”就会想到新疆。著名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新丝路模特大赛”也成为中国顶级的、影响广泛的时尚赛事。这些,都给“丝路”许多文化、美学蕴涵,给人文明、异域、浪漫、美的联想。“丝路晨光”,包涵了产品最大的特点和独特价值——新疆产地和健康功效,富于文化美感和朝气,与原品牌有传承联系,而且音律和谐,富于美的联想。“丝路晨光”,丰富的内涵,完美的诠释了我们的产品价值。
我还在产品包装和宣传物上大打产地概念,用产地概念传递给人天然纯净、质量上乘、健康正宗的印象。最终,“丝路晨光”珍品油系列优异的市场表现也证明了“产地”战略的威力。
中国农产品成功营销案例之“文化突围”战略农产品透着“土气”,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往往缺乏品牌资源整合能力,对农产品深加工的产品的“文化”价值缺乏挖掘,不能用“文化”来提升品牌价值。
其实,我国悠久深厚的农业文明,赋予了许多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浓厚的文化底蕴,只要善于挖掘利用,便能策划出差异化十足的品牌和产品,增加品牌附加值。
前年6月,我公司迎来了几位来自墨子故乡——山东滕州的客户,他们开发出美味健康的板栗粥产品,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扩大市场,他们找到了北京百年智业。
栗子,与桃、李、杏、枣一样,为我国五大名果之一,也是一种文化韵味很浓的食品。栗子粥在民间也是历史悠久,受世人追捧,有句俗话:“腰酸腿软缺肾气,栗子香粥赛补剂”。
我紧紧抓住板栗粥美味、健康的核心利益点,并尽量挖掘板栗的文化底蕴,用文化诠释品牌和产品的价值,寻求文化和情感的认同。
我为板栗粥产品提炼出以下的副品牌名称——“板栗世家”。 “世家”出于司马迁《史记》,本是《史记》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家》一编的,除儒学宗师孔子和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之外,其余全部是皇胄之后或福勋之臣。譬如《周公世家》、《留侯(张良)世家》、《王勾践世家》、《孔子世家》等等。其后,“世家”被指名门望族,如“金粉世家”、“名人世家”。另外,“世家”还指有独门绝技,代代相传,形成的技艺高超、受人尊敬的家族,譬如“中医世家”、“国画世家” 、“书香世家”。
“世家”意味着积淀、意味着文化,意味着技艺,意味着诚信,意味着价值。“板栗世家”的副品牌名称说明了秉承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的先进板栗粥制作技艺,蕴含着板栗、板栗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养生文化,诠释了“中国板栗粥第一品牌”的品牌定位。
而且我已经将“板栗世家”注册商标,以合法垄断的手法,帮助客户提高未来的竞争壁垒。也就是说,亲亲、银鹭等方便粥业者未来可以跟进做板栗粥,共同做大这个市场,但是“中国板栗粥第一品牌” 、“中国最好的板栗粥”只有一个,那就是“板栗世家”。在我的策划下,“板栗世家”可以被模仿,但注定无法被超越!
“板栗世家”,是我倾力打造的又一个差异化成功案例。在罐装方便粥市场,板栗粥属于差异化产品,目前市面上几乎看不见同类竞争产品。2007年9月,“南海亚龙品牌战略发布会暨两岸著名策划人黄泰元先生演讲会”在山东滕州盛大举行。
“板栗世家”板栗粥,这个不知名品牌的单品,吸引了全国各地数百名经销商参加,与会经销商对“板栗世家”差异化的包装、糯甜可口的味道称赞不已。我做的题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变革与经销商的蓝海商机》的演讲更是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听完我的演讲, 经销商信心十足,纷纷抢签约、抢打款,盛况空前,一上午就卖了600多万元的货。企业乐得合不拢嘴。
中国农产品成功营销案例之“土特产”战略有一次我受邀到武汉演讲,河北省涞水县粮食局的领导听完演讲后十分激动地跑来找我,和我细谈他的“农副产品自创品牌计划”。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盛产贡米(金黄小米)、棒子槮、棒子米、红小豆、绿豆、八宝粥料、小磨香油、杏扁、花椒、蜂蜜、核桃仁等“土特产”。由于缺乏策划,销量并不好,仓库里堆积如山。
当我第一眼看到客户这些“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卖点”的“三无产品”时,我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加上当时手头忙不开,因此婉转拒绝了。
没想到他们不放弃,又专程来到北京找我,很诚恳地对我说:“我们是慕名而来,真心希望黄总能协助我们摆脱价格竞争,把产品成功推向市场。”由于被诚意所感动,加上我觉得这个策划案将会对中国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及自创品牌”起到示范性作用,因此答应接案.
抢注“野三坡” 品牌
要发展农产品,首先要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项目组成立后,我全面搜集涞水县的资料,最后,我的目光聚焦在一个地名上——野三坡。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它是距今10-14亿年前的自然景观, 分布着奇特的自然景观,以“雄、险、奇、幽”闻名遐尔。
我的脑海浮现一连串的创意思维:为什么不从这个“世外桃源”的产地上寻找品牌的核心价值呢?如果把“野三坡”作为品牌注册下来,那么这个极具知名度、美誉度的资源就会被我们占有独享!我立即打电话向商标局查询。结果天助涞水,“野三坡”品牌竟然还没有人注册。于是,我们以“野三坡”为品牌,策划了干果礼品、杂粮等系列产品。接下来的品牌形象塑造、品牌文化建设、视觉识别系统和包装设计中,我们处处围绕“野三坡”的形象,凸现自然、绿色、纯净、原乡的品牌价值。
突出一个“野”字
顺利抢注“野三坡”品牌后,我把产品定位为“天然、无污染、高档绿色食品”。为呼应品牌,又提炼出相应的广告语: “野山野景野三坡,野生天然鲜野食”。整个突出一个“野”字。
项目组动手做执行时,我请了两岸的设计高手联合设计“野三坡”的品牌标志,数易其稿后才定下来的方案,有山、有阳光、有绿色,将野三坡的所有特点都浓缩在小小的标志中。涞水县政府的领导们看了以后激动不已。
另外,由于很多风景区的土特产品大都是低档的形象,其卫生情况总让人觉得心里没底儿。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我采取了“政府背书”策略,请涞水县粮食局来为野三坡产品背书,在包装上打上"河北省涞水县粮食局监制"。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市场检验证明,这招很有效!
产品的包装就像为即将出阁的闺女量身订做嫁衣。我把“野三坡”的产品包装设计成代表绿色天然的翠绿色,以及象征高档礼品的桃红色,背景是野三坡醉人的山水景色,让人爱不释手。因为采用了"河北省涞水县粮食局监制"的政府背书策略,让人不仅喜欢,而且放心!除了单包装,我们还策划了手提礼盒,真正做到了“送礼自用两相宜”。为了和市场上的低档土特产品做出区隔,我们舍弃低价策略,采取精致包装,中档价位的策略。
几个月后,客户热情地邀请我去涞水,亲口告诉我产品才上市几个月,但销售势头十分火爆,如今县里人走亲戚,都会带上野三坡礼盒;涞水的福利市场已被他垄断了,过节单位一定会给员工发野三坡产品;涞水的特色纪念品市场也被垄断了;连中央领导到涞水考察,县里也将野三坡产品作为当地特产送给他们。他高兴地说:他准备提前进军全国市场了!
甩开对手纠缠,做到“不与竞争者竞争”
棒子槮、棒子米、红小豆、绿豆、八宝粥料、小磨香油、花椒、蜂蜜、核桃仁等农副产品,都是“土得掉渣”的“土特产”,刚刚脱贫的现代消费者不认,附加价值不高。附加价值不高意谓着面对竞争,将会陷入血腥的“价格战”与“低档化”竞争。
本案例运用了本土化的“土特产”战略,利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野三坡”作为品牌,把“野三坡”自然、绿色、纯净、原乡的形象,附加到了品牌和产品之中,创造了“野三坡特产”,让产品大大提高附加价值,摆脱 “价格战”与“低档化”,甩开对手的纠缠,成功开创特产市场。
借着“土特产”战略,“野三坡特产”和北京的烤鸭、西藏的冬虫夏草、宁夏的枸杞、新疆的葡萄一样,在消费者心中迅速建立信任度,成为“中国特产”之一。
我在我的专着《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书中曾提过,企业面对竞争,不要盲目地“加入竞争”,更不要使“蛮劲儿”去“解决竞争”,应该使“巧劲儿”, 实现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转变,才能做到“不与竞争者竞争”。
海外最新的营销理论 “蓝海战略”也强调,在竞争中求胜的办法,就是不要只顾着打败对手,应该要实现 “价值”的创新,而不只是 “科技”的创新,才能甩开对手纠缠,开创“无人竞争”的巨大商机。现代企业如此,中国的农产品企业更是如此!
从“农产品大国”成为“名优食品大国”
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与旧社会已截然不同,未来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趋势将以营养科学为指导。同时要提高产业集聚度,优化发展布局,根据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形成特色产业群,产生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挑惕的嘴。还应加快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肉类加工业、乳品制造业、水产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制糖业的产业集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大国, 但是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往往缺乏品牌整合及市场营销能力,农产品深加工一直被视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短板。
虽然在过去五年中,中国政府投资数百亿元人民币实施的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取得重大成就,但直至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出路少﹑产品增值低﹑农副产品缺乏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 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再加上农产品深加工业的主要子行业大都进入壁垒比较低,很容易形成低价格、低附加值、竞争惨烈的“红海”市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也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差,是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品牌经营的世纪,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必须跳出以产品制造为中心的固有思维模式,树立新思维,将发展品牌经济、实现品牌经营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世界级的企业主要是卖品牌、卖技术、卖专利,而中国企业主要还是在卖力气、卖产品、卖政策。
其实,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及经验总结, 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缺少的并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而是对整合营销的全面掌控能力。我认为,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必需强化品牌意识,科学的企业品牌资源整合迫在眉睫。只有不断地与消费者沟通﹑与市场沟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而出, 才能从“农产品”成为畅销的“食品”, 才能从“农产品大国”成为“名优食品大国”, 也才能摆脱血腥价格战的“红海”,开辟“蓝海”。行笔至此, 我彷佛听到老禅师的千古机智:“莫小看这一粒,百年之后,千粒万粒都由它而生!” 一齐努力吧!
黄泰元简介:
• 百年智集团 创始人、董事长
• 中国十大营销专家、亚洲智业风云人物
• 两岸著名食品产业品牌及营销战略专家
• 中国第一部“蓝海战略”本土实战教材《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畅销书作者
• 台湾台北大学 客座教授
• 台湾海峡两岸品牌交流促进会 会长
• 台湾企业巅峰合作交流会 会长
• 中国营销学会 副会长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 委员
• 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专家委员会 委员
• 中华传统糕饼文化工作委员会 委员
• 中国食品产业孵化计划 首席专家
•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专家委员会 委员
• 中国速冻食品产业营销专家顾问团 团长
• 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政府 经济发展顾问
• 嫩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 《人民日报海外版》、《销售与市场》、《慧聪食品工业网》、《中国食品报》、《中国质量报》、《新食品》、《糖烟酒周刊》、《中华烘焙》、《中国焙烤》、《中国酒业》、《中国糖果》、《中华食品》、《农产品加工》等海内外数十个著名媒体顾问团首席顾问及专栏主持人
• 曾荣获“亚洲智业风云人物”、“中国最佳年度策划人”、“中国食品产业十大营销专家”、“推动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人物”等称号
• 媒体对他的评价为:“比国外的咨询公司更了解中国市场,又具备本土策划公司最缺乏的海外成功经验。”
黄泰元领军的百年智团队多次荣获“中国最佳营销机构”和“中国经典营销案例”大奖,曾为台湾统一企业、康师傅集团、伊利集团、汾酒集团、走西口酒、草原兴发、哈尔滨老鼎丰食品、山西双合成食品、山东健源食品、陜西子祺食品、盐城顶益食品、上海明蓉食品、吉林老蔘堂、紫心薯业(紫老虎) 、台湾光泉食品集团﹑台湾面包优先连锁店﹑香港安奇思甜甜圈连锁店﹑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政府、台湾“农业委员会”﹑台湾花莲县﹑台湾台南市农会等300多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担任品牌营销顾问,为客户“智“取市场,“智“造营销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