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会长出席中国产业经济(照明)论坛2010年会致辞并发表“把握世博机遇,关注低碳产业”的主题演讲 |
|
丁一会长等贵宾出席2004中国美容经济论坛开幕式 |
|
周巍总经理、丁一会长、谭新政、王志纲副会长等人应邀出席中国第二届策划峰会 |
|
福建省贸促会会长赵林如博士、常务副秘书长钱明飞与香港贸易促进组织嘉宾交流 |
|
十堰巧打文化牌 汽车城里飘茶香 |
|
2010-12-10 互联网 |
2010年4月,湖北省十堰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武当道茶品牌推介暨新闻发布会”,这被外界称为是该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茶事活动。发布会吸引相关国家部委和省市领导、全国知名茶叶专家和文化名人,60多家主流媒体及茶企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会上正式对外推出了当地的“武当道茶”,随后,便在市场上一炮打响。
湖北十堰地处鄂西北山区,南北气候兼备,地理区位独特,生态环境良好,温、光、气、热、土等自然要素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和明清时期,十堰山区生产的茶叶就被列为朝廷贡品,当地迄今仍保存有上千年的古茶树。十堰也因此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优质茶叶产区。茶园大部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所产茶叶均为有机茶,被国家确定为生态有机茶之乡,被省确定为高香型有机绿茶示范基地。这些优势都奠定了十堰茶叶资源大市的地位。
但它却又不是茶叶生产强市,与那些产茶强市相比,差距在哪里?这几年,十堰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寻找答案。
与道教文化结合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十堰茶产业开发效益较低,市场竞争力弱,茶品牌多而乱,产业链条较短,企业实力不强,茶叶资源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发展理念滞后,开发机制不活。”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分析全市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后得出的结论。
改变现状的压力,发展茶产业的动力让十堰市委、市政府主动选择调整思路,改变发展观念。通过借文化之名推出品牌,进而整合品牌,推广品牌,一步步拉开了十堰茶产业发展的大幕。
十堰茶叶传统生产方式仅是植茶、制茶,转变发展方式后,引入了现代农业理念,把长期以来产、加、销脱节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产加销一体化。同时,破除就茶论茶的传统开发模式,将单纯茶产业开发转移到一、二、三个产业融合上来,把茶资源与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有效嫁接,推出“武当道茶”品牌。
打出文化品牌
东风汽车、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武当山是十堰的三张名片,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和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素有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武当道茶四大特色名茶著称于世,而武当道茶与寺院禅茶并称我国两大宗教名茶。武当自古出道茶,古代道人精选茶树,以独特工艺制茶,潜心研究道茶养生之术。如何将这种文化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十堰随后打出一张文化牌———“武当道茶”。
而之前众多的小品牌还需要整合。十堰市深入实际调研,广泛宣传动员后,制定规划,细化工作方案,举全市之力,整合茶叶品牌,十堰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打造“武当道茶”品牌的做法,全省还是第一个。通过品牌打造,实现茶借山而名,山因茶生辉,生态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去年以来,全市就“武当道茶”品牌整合已开展各类大型活动十余次。在十堰山区,就一个产业如此密集型、大范围的整体推动,历史少见。成立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品牌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市直相关部门和重点产茶大县,为品牌打造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从茶产业开发现状出发,由市农业局牵头,筹备成立全省第一个省级茶叶产业专业协会———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具体承担品牌打造工作;此外,市政府设立了品牌打造专项资金。
整合品牌还要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十堰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研发制定道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制定出全市第一个茶叶生产技术标准。“武当道茶”经过专家评审后还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组织多方专家,系统挖掘整理武当道茶文化,编印了三本《武当道茶》宣传册,填补了武当道茶系统资料的空白;聘请全国书法大家、道教领袖和文化名流为武当道茶题字、题词,丰富道茶文化内涵;首次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农产品商标标志和武当道茶包装设计方案,召开全市品牌包装设计论证会;连续在北京、上海、武汉、郑州、西安等大城市举办品牌推介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茶农沾了文化光
品牌整合完成后,十堰市委市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品牌推荐活动———
2009年10月,十堰市在武汉召开“武当道茶”高层专家论证会,邀请专家和道教、文化界名人参加。
专家一致认为,武当道茶“形美、香高、味醇、有机茶”的品质特征突出,“养身、养心、养性、长寿茶”的文化特质鲜明。
参加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广州春交会和秋交会,展示武当道茶风采。
今年10月下旬,武当道茶作为湖北省十大农业品牌之一,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武当道茶”被授予“湖北第一文化名茶”称号。伴随着“武当道茶”品牌的成功推出,在产量较快增长的同时,销售价格大幅提高。茶叶平均价格达65元/斤,同比提高30%,高档名优茶平均价格达1000元/斤,最高过万元。十堰茶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产品畅销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继鄂港绿色食品展示月武当道茶拿到全省参展企业最大订单之后,在今年广州秋交会上,武当道茶两天拿到2000万元订单,产品直销欧盟市场。
按照当地领导的介绍,预计2010年全市茶叶产量2000万斤,产值13亿元,同比分别将会增长14.9%和50.1%。
品牌打造加速了十堰山区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去冬今春,全市新建茶叶基地3.2万亩,改造低效茶园3.5万亩,地方和茶农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倍增,不少非农企业、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纷纷兴办茶楼、茶馆,寻求产品营销代理,与企业联合开展茶叶精深加工。一批茶叶中小企业还要求加入武当道茶协会,希望冠用“武当道茶”品牌。
武当道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还吸引了境外企业和社会资本纷纷参与开发。初步统计,去年以来,先后吸引境外资本和本地非农资本近2亿元。北京大红门集团投资3000万元,依托八仙观茶场建设武当道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日本丸达茶叶株式会社投资2800万元。
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受惠最大的是茶农。今年,全市春茶鲜叶价格达70元/斤左右,同比提高35%,最高达100元/斤,鲜叶价格居全省之首,仅此直接带动茶农增收8000万元以上。随着企业加大乌龙茶、茶食品、茶微粉、茶多酚等产品深加工力度,过去长期废弃未用的夏秋茶鲜叶原料得以利用,农民从中可增收3000万元以上。仅此两项,预计全市35万茶农人平增收314.3元。
武当山八仙观茶场无一亩耕地,通过开发武当道茶,全村农民人平纯收入达8000多元,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茶叶主产区竹溪县,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竹山占45%左右,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