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均价是7000元/平方米,剩的房源不多。如果再开盘就不是这个价钱了。”昨日(2月22日),位于北京市通州经济开发区云杉路附近的某小产权楼盘售楼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小产权房通常是指一些村集体组织或者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出售的、建筑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或由农民自行组织建造的“商品房”。
在上述楼盘的客户登记表上,记者看到自2月19日以来的几天中,前来咨询的购房者有三四十位。翻阅前段时间(“京15条”出台之前)的登记记录,记者发现每天只有一两位客户,有时候几天才有一位。“上周六有十几个客户来看房。”工作人员表示。在售楼人员看来,“京15条”的出台间接刺激了小产权房市场。
“虽然是一字之差,一大一小,但小产权房实则是‘无产权房’,现行所有的法律都不承认,不能算是合法的产品。”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价格“水涨船高”
“以能接受的价格在北京拥有一个自己的家”是不少购房者的愿望,这也是小产权房拥有市场的原因之一,“京15条”的出台加剧了更多人的渴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去年“通州新城”的消息传出后,不但通州地区的商品房一跃破“3万元”的大关,包括通州地区几个地理位置较优越的小产权房也跻身“万元俱乐部”。
被称为北京最大的小产权房太玉园小区,记者采访该小区的住户后了解到,去年初,该小区二手房的成交均价一度从6000多元飙升至10000元左右,并且前来购房的人还不少。但随着新一轮调控,小产权房也暂时进入“休眠状态”。
“最近明显感觉看房的客户多了。”太玉园附近的中介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太玉园的二手房均价已卖到8000元,虽然相比去年4月新政出台前的万元均价有所回落,但他仍热情高涨地表示,“现在,小产权房迎来的是春天。”
当谈到上述房屋是否能转成大产权时,中介人员和售楼人员的态度变得保守了许多。“这个还真说不好,但你自住肯定最合适。在北京哪能花60万元买个小两居,而且现在不买,价格还会涨。”房山区良乡某小产权项目的售楼人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