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深圳30年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传统的城市化模式正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李荣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用新的理念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而“深圳质量”这一新标杆的确立为推动特区新一轮城市发展与建设,为打造民生幸福城市提供了最佳答案。
李荣强表示,未来将把民生保障作为住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全市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与商品住房建筑面积的比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30%,并最终形成保障房与商品房“两轨并行”的稳定结构。
打造“质量深圳” 启动建设标准化城市试点
深圳特区报:住房建设领域的每一项工作都关乎“深圳质量”,今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如何创造“深圳质量”方面,市住房和建设局有没有一个总体的思路?
李荣强:2011年很特殊,既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圳新30年的起步之年。市住房和建设局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由速度第一向效益优先转变,为此,我们决定把2011年确定为“标准化年”,通过完善标准、提升标准、严格落实标准,建立更加健全、更加规范的制度化体系,为打造“质量深圳”、为住房和建设工作更上新台阶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将首先以坪山新区为试点示范,启动全市工程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并全面启动建设标准化城市试点。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及减排、建筑工业化、地基基础、施工操作规程、企业施工工艺标准等民生或重点关键领域的深圳特色的、全寿命周期控制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
提升“人居质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
深圳特区报:住房问题是目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深圳住房主管部门,你们如何考虑让更多市民圆住房梦?
李荣强:的确,住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今后要明确住房的居住属性,最终形成以人才为重点、覆盖全体居民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形成以住房保障为核心、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双轨并行”的住房供应体系,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今年深圳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6.2万套,新开工3万套、竣工1万套,同时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抓紧制定《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涵盖住房保障定价、申请、轮候、租售、维护等关键环节的政策法规体系,以及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操作规程。
另外,作为深圳住房保障的一大创新,人才安居工程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将抓紧出台《人才安居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开展人才安居工程受理审核。
深圳特区报:众所周知,目前深圳是一个土地和住房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市住房和建设局将如何保障这一计划得以落实呢?
李荣强:深圳是全国较早开展住房制度改革的城市。当年是从计划分配向市场配置过渡,而现在则是从过度的市场化向以民生保障为中心转变,把有限的土地和住房资源用在民生保障上,为创新型产业和社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深圳正在大力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同时建立住房保障用地储备制度,并通过工改居、城市更新、企业自建、产业配套宿舍等各种途径,切实解决保障性住房用地紧缺的问题。
深圳今年还将完善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和资金保障机制,协调安排用地126公顷。探索建立公租房投资信托基金运作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优惠政策支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的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创新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健全跨部门联动机制,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提质提速。
塑造“城市品位”建设绿色建筑之都
深圳特区报:“深圳质量”的核心是以质取胜,在过去的30年里,深圳的住房和建设领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未来的深圳将如何提升建筑品质塑造城市品位,从而在让深圳这座城市更具魅力?
李荣强:过去的城市建设过多地强调为经济增长服务、过多地依靠要素化驱动,忽视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今后,“打造绿色建筑”就是坚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战略。
首先要加强重点环节审查把关和全过程动态监管,确保新建建筑100%符合节能标准。同时,探索建立建设领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全面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绿色照明计划,开展LED改造。
我们正在修改完善建筑节能条例,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绿色建筑条例,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覆盖范围。争取早日把深圳建设成为绿色建筑面积最大的城市。
严把“工程质量”关 大胆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深圳特区报:重大项目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如何保证这些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市住房和建设局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李荣强: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又好又快建设是我们一直秉承的原则,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创新。我们首先突出设计的龙头作用。加强对这些项目勘察设计文件的抽查力度,突出对基础、结构安全、抗震、防火、节能等要点的审查。建立健全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开展工程勘察质量专项整治。
今年起我们对全市的工地启用了“电子眼”监控,全面推进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实施质量检测、混凝土质量信息化管理,同时编制标准化图集,实行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培训、标准化巡查。
在推进项目管理模式上我们也实现了创新,总结地铁5号线BT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在轨道交通三期全面推行BT等建设管理模式,研究制定BT、BOT、设计施工总承包、代建制等项目管理模式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