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就业、社保、劳动关系调整、人才引进与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不少工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在该局局长王敏的理解中,“深圳质量”的核心内涵是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的和谐发展。他在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创造“深圳质量”的新标杆,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用“深圳质量”统领各项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今年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深圳特区报:“深圳质量”在强调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就业质量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在提升就业质量上会有什么举措?
王敏:我想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深圳实施最低工资标准18年以来,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去年深圳一举实现了原特区内外最低工资标准的统一,这可以说是就业质量的一大提高,过去同样是在深圳就业,原特区内外的就业保障标准却有着相当的差距。在最低工资标准统一的基础上,我们在未来五年的规划中考虑每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幅度不能低于15%,这样在十二五末期,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将不低于2000元。今年将进一步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我们已向市政府提交了调整方案,最低的方案建议政府将最低工资由每月1100元上调至1300元,而最高的方案则建议上调至1350元。
在扩面基础上提高社保保障质量
深圳特区报:截至2010年末,深圳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已达3305万人次,在创造“深圳质量”过程中,如何让参保人体验到更有“质量”的社保保障和服务水平?
王敏:可以说深圳社保这几年的工作已经在向“提高质量”转变,不再刻意追求扩面征缴,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提高社保的保障质量和水平,不管是养老、工伤保险,还是农民工、少儿医保,在保障水平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实际上是“深圳质量”的一个具体体现。
今后我们会在稳步扩大社保覆盖面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保障的质量和水平。这包括调整一些现有的政策,像完成《养老保险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修订,完善医疗保险办法和医保偿付机制,探索制定生育津贴制度,探索完善年金制度等;同时,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行社保经办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完善基金编制方法,健全管理制度和程序,探索个人账户管理。
十二五要引进一万名“海归”
深圳特区报:在提升整座城市的人才素质方面下一步会有何考虑?
王敏: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今后我们要更好地履行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职责,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是要尽快完善“孔雀计划”,坚持人才引进与国际化直接接轨的高端定位,构建引智政策体系,拓宽引智工作平台,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特别要研究制定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人才政策,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创业团队,培育一批“海归”龙头企业,努力实现高端人才引进与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以引进“海归”为例,去年深圳引进了1400多名,我们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引进“海归”数要超过2000人,整个十二五要引进一万名“海归”。
其次是要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就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大格局建设,探索完善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劳动者积极学习,提高技能等级,调动社会组织和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引导和社会组织、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良性互动,尽快改变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的现状。